一、技术方面
- 设备依赖进口:
- 中国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很多关键技术设备需要依赖进口,导致设备成本高昂。
- 进口设备不仅价格高,而且在适应中国生物质燃料特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要额外的调试和维护。
- 燃料适应性限制:
- 生物质直燃技术对燃料的种类和尺寸虽然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某些特定类型的生物质燃料(如含水量较高的秸秆)可能导致燃烧过程中结渣、结焦或沉积于受热面,影响锅炉的换热效率和寿命。
- 燃烧效率低:
- 相对于大型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小规模直燃发电技术的效率较低,难以达到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目标。
二、经济方面
- 运行成本高:
- 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燃料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尤其是在生物质资源分散的地区。
- 锅炉及其配套环保设施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
- 电价补贴压力:
- 目前生物质直燃电厂主要享受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上网电价补贴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然而,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改革,这些补贴政策可能面临调整或取消的风险。
三、环保方面
- 排放问题:
- 生物质直燃过程中可能产生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进行治理。
- 生物质原料的含水率对排放指标有显著影响,一旦超过一定限度,烟气排放容易超标。
- 现场环境问题:
- 生物质直燃锅炉现场环境往往脏乱差,粉尘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四、政策与收集体系
- 政策不完善:
-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物质直燃发电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包括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等。
- 收集体系落后:
- 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生物质燃料收集率低且收集成本高。同时,生物质燃料的储存和运输也面临诸多挑战。
综上所述,生物质直燃技术在技术、经济、环保以及政策与收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燃料收集和处理流程以及加强环保治理等措施。 |